文章分類標籤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 金門之三 --- 八二三戰史館 古寧頭戰史館


八二三砲戰
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中國大陸稱金門砲戰是指195882310月5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砲擊為主要的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開戰原因歷來有數種說法,有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此次砲擊係為攻取金門而發動之戰役,也有謂開戰不為攻取金門而是為防止台獨,另有認為毛澤東發動砲戰是為阻止蘇聯與西方國家和解,同時此戰反映了中國內部政局及毛澤東心理狀態者。
解放軍在砲戰時(823-105日)向金門射擊砲彈達47.5萬發砲彈,中華民國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金防部)司令陸軍上將胡璉要求國軍死守金門,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其後中華民國陸軍獲得八吋口徑榴彈砲,反擊位於廈門的解放軍。後來解放軍放棄封鎖,宣佈改採「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單打雙不打)」的方針,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成功守衛金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其與美國建交為止

八二三戰史館
位於榕園右側,館內陳設有參與八二三戰役時期的各式武器、文物及圖片等,亦有「震撼劇場」可體驗砲戰時金門驚天動地的慘狀及國民黨軍隊奮勇抵抗的事蹟,館外並陳列曾經參戰之飛機、戰車、榴彈砲兵器等。
























古寧頭戰役
或稱金門保衛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金門戰役,是發生在第二次國共內踐期間的一場戰役共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金門戰役等等。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5日,共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共軍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共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開始攻取廈門,共軍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共軍成功攻取廈門。之後,共軍葉飛將軍將屬下的32軍船隻分發給28軍,決定集中船隻來進攻大金門,但是鑒於船隻數量還是不足,日期一再的延後,終於在1949年10月24日當晚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共軍在島上苦戰三晝夜,因後援不繼全軍覆沒

古寧頭戰史館
位於金門西北部,戰史館前面有執槍戰士的銅像,兩旁立有當年曾參加古寧頭戰役的「金門之熊」戰車,內部陳列有戰利品武器、作戰檔、作戰指揮官照片、戰情大型油畫的展示等,且提供「古寧頭大戰」之多媒體影片(片長13分鐘)供遊客觀賞,以緬懷當年保衛金門的國軍將士們的犧牲精神。
















2 則留言:

  1. 我記得1981年尾我隨船到訪初對外開放不久的廈門港時,我已對對面握守著進出廈門港航道的金門島好有興趣,皆因過去島上曾發生過國共雙方的砲戰歷史,使我一直都有欲望能登上金門島看看,但一直都未有機會,今次能在這裏讀到你的遊記,多謝晒!
    [版主回覆04/23/2010 23:56:00]多謝到訪.   我也不時拜讀閣下的網頁.   ......人的一生中如曾有過三年五載行船走埠的時光, 縱然當初不過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甚或也克盡辛苦, 但事後却不失為一種值得回味. 值得驕傲也令人羨慕的一段經歷.
    我的blog不過是將歷年來在各地觀光時記錄的畫面, 加以簡單的文字說明, 上載予有心之同好共享.  所謂"文字說明"也多取之於各種旅遊書籍或網上的現成資料, 只是搬字過紙而已. 完全談不上是什麼"遊記".  過獎了.

    回覆刪除
  2. 你實在太客氣了!雖說是搬字過紙,但肯花時間功夫去搜集資料,這便是誠意了,我十二分欣賞及佩服
    至於我因行船而獲得與眾不同的遊歷,如你所說我真感驕傲,所以,和你的目的一樣,就是在此公褚同好,多謝你的回覆,大家繼續努力!

    回覆刪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