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標籤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黔湘邊界雙古城之二 --- 鎮遠古鎮 2

鎮遠古鎮 青龍洞古建築群
位於鎮遠縣東郊的青龍洞,是一組規模極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築群,其間既有佛教寺廟,又有道教宮觀和儒家祠廟,三教合一,蔚為壯觀。

青龍洞建於明代中葉,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曾幾度毀於兵、火,幾度修復,古建築群經歷代修建始成現代規模,位於城東中河山,占地21000平方米,有青龍洞、紫禪書院、中禪院、萬壽宮、祝聖橋和香爐岩6部分共36座單體建築組成,集儒、道、佛、會館、橋樑及繹道建築文化於一身。
整群建築靠山臨江,依崖傍洞貼壁,錯落有致。造型獨特的建築物與懸崖、古木、藤蘿、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為一體,真是巧奪天工。它是貴州省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祝聖橋 
原名舞溪橋,俗稱老大橋。西連府城,東接中河山北段中元洞,為一座橫跨舞水的大型石橋。大方青石築砌,全長135米,寬80.15米,高17米,共有7個孔。橋基始建于明洪年間,橋身建成于萬曆三十七年(西元1605年)至今保存完好。清光緒四年(西元1878年)鎮元知府汪炳敖在橋東起的第三和第四孔之間橋面上,建成三重簷八角攢尖頂式魁星閣一棟,並題寫楹聯三幅。其底層向東,楣額為山河柱石,兩邊楹聯為:掃盡舞溪煙,漢使浮槎撐鬥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 西面向府城一面楣額為:雲漢天章楹聯為:把笛作龍吟,東去洞庭秋月滿;傳書隨鳳使,西為滇海慶雲多。




  青龍洞是一組規模極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築群






紫陽書院 
亦稱紫陽洞,位於萬壽宮東側石崖上。北通中元禪院,南接青龍洞,下至萬壽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是青龍洞古建築群中地勢險要、環境幽深、建築比較緊湊的一組。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它是為紀念大儒朱熹而造,以傳播儒家思想為宗旨,也是黔東地區教早興辦教育和傳播文化的地方之一。


中元洞
也稱中元禪院,明嘉靖年間建築,古稱北洞中和洞。有大佛殿、望星樓、獨柱亭、六角亭等建築物,西接祝聖橋。中元洞山門是兩塊巨石斜靠天然而成,可謂神工鬼斧。門楣有入黔第一洞天,書體古樸蒼勁。拾級而上,洞壁有摩崖奇石仙緣










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文公祠。



在紫陽洞看舞陽河畔的鎮遠古鎮。


在紫陽洞看舞陽河對岸的香爐岩。

香爐岩 
是腳插舞陽河的一個形似香爐的奇特巨岩,與青龍洞一組古建築只有一條8米寬的公路相隔。既是青龍洞古建築有機組合的一部分,又獨立成景。岩頂建有一座單簷六角攢尖小亭,因其棚中裝有鴛鴦戲蓮花藻井,可俗稱蓮花亭。其臨河一面崖壁上,鐫有沂元光三字,相傳為孔明所書;乾坤入釣竿,戲李烈鈞所書;曾是歷代文人遊覽題詠,借景抒情之地。




仙源天宮 
即萬壽宮(即江西會館)是青龍洞古建築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建築在瀕臨舞陽河東側長45米的石基坎上。由山門枋、戲樓、廂樓、楊泗殿(供祀楊泗將軍)、客堂、許真君殿與文公祠等單體組成。北連中元洞,南通青龍洞,上居紫陽洞,是一組從北往南延伸的高風火牆四合院。



































3 則留言:

  1. 最怕爬樓梯,看看就可以。

    回覆刪除
  2. 果然是清淨之地,
    像身的灰塵也很少呢!
    這裡的"文物保護工作"還真是盡心的呢!
    山清水也秀
    跟著您的鏡頭還真有褔氣
    為了能繼續享褔我也會升級了

    回覆刪除
  3. 呢度好靚。

    回覆刪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