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標籤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孟加拉國之旅 3‧清真寺城篇

Day4. 昨晚看完當地人在塘中撒網捕魚後,即驅車到西部邊境城市拉傑沙希(Rajshahi) 。該市與印度僅一河(Radma River)之隔,而這條拉瑪河就是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的恒河(Ganges) 。該市的新市集(New Market)被當今經典自助旅遊手冊《Lonely Planet》的作者稱譽為攝影者的天堂(Photographer Paradise) 。不過我等一行到達該天堂時已夜幕降臨,黑麻麻乜都睇唔到,就在市內餐館用了個晚餐,繼而入住帕札坦酒店,一夜無話不表。今天全天又是此Trip的第二盤主菜:參觀孟國的第二個世界文化遺產--巴凱爾哈特的清真寺城遺址。

這個清真寺城遺址在UNSECO的《世界遺產目錄》中的中文名稱是「巴合爾哈特的哈利發城遺址」,英文名稱是「Historic Mosque City of Bagerhat」,中文中沒有英文名稱中的清真寺概念,却又無端端出現哈利發三個字不知所云。行路人查資料後方知,原來該遺址位於南部城市庫爾納東南的巴凱爾哈特郊區,近恒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交會處,本是15世紀時有一位土耳其將軍(烏魯格‧享‧賈汗) 在這個地區奠定了穆汗默德‧沙阿王朝後,建造了這座伊斯蘭城市,在當時即為著名的哈利發塔巴德(Khalifatabad) ,也就是今天的巴凱爾哈特。原來如此,這就好比向世人介紹拙政園、網師園等蘇州園林時說它們「位於中國蘇州市姑蘇城內」一樣的荒唐,蘇州市就是姑蘇城,哈利發就是巴凱爾哈特!所以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編製遺產目錄的那些粉腸編輯們,做嘢也都是求求其其、是是但但,無非都是些「等出糧、等放工、等度假」的三等打工仔而已。這個世界凡政府部門、公營機構這些捧鐵飯碗食大鍋飯的地方,就多有此類濫竽充數之輩在那里混飯吃。

 因此,竊以為把此遺址稱作「巴凱爾哈特的清真寺城遺址」比較貼切,之所以在清真寺三個字後再加個城(City) 字,是因為在這個大約18平方公里的遺址範圍內,分布着50多座大大小小雖滄桑却優美的清真寺和早期的伊斯蘭遺跡,其中不乏磚結構建築,處處都顯露出當年精美卓越的建築藝術和高超的工藝,也見證了已經逝去的昔日輝煌。這些古迹因為常年失修,雜草叢生,破敗不堪,當局為了保護這些古代文物,目前僅把其中八座古清真寺和一座古墓群列為重點修繕對象,至於其他的幾十座就照顧唔到了,Why?吾駛問阿貴,囊中羞澀是也,唯有到幾時有了錢再講了。這個世界,一個人不可以無錢,一個國家也不可以沒有錢,否則日子真的很難熬。如今香港(甚至大陸的沿海省市)因人工日貴、經濟轉型、騰籠換鳥,逐漸將一些科技含量低、勞力密集型的產業外移,先是移往內陸地區,繼而東南亞(如越、柬和緬甸),近年開始大量湧入印度次大陸的孟加拉,其中尤以印染棉纺針織製衣行業為率先。行路人希望孟加拉這個窮得叮噹響的亞洲人口大國能憑借自身勞力低廉的優勢,謀其人口紅利,在這一波的經濟浪潮中撈得一筆資金(如同二三十年前的珠江三角洲一樣),累積並擴大再生產,發展自身經濟,讓國家荷包逐漸豐脹起來,以致在庫房中能擠出一筆錢來保護一天少於一天的文物,阿彌陀佛也罷、阿門也罷、上帝保佑也罷、毛主席萬歲都罷,行路人願為此念抄任何經文以寄此望。

 上述重點保護的八座古清真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數塞特‧昆巴德清真寺(Shait Gumbad Mosque),寺頂是由77個穹頂構成,其中包括7個位於中間一排、向四面傾斜的孟加拉式圓屋頂。在寬濶的祈禱廳中,為了採光和空氣流通的目的,東面設有11座拱門,南北兩面各設7座拱門(但行路人進入後仍覺陰沉、昏暗,明顯的採光不足)。在縱向上,以一排排石柱為界,將這個巨大的祈禱廳劃分為七條走廊和11個開間。而77的穹頂正是由這些石柱支撑。該清真寺於1442年開始興建,到1459年建成。是在南亞印度次大陸最大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古代清真寺。


在網上借用一張昨晚未有見到的這個「天堂市集」的相貼在這裡。不過順便在此插幾句題外話,行路人對於《Lonely Planet》這本書作者二兄弟的說話都是姑妄聽之,充其量作為参考而並不將之作為指引。去年的阿富汗之旅,在首都喀布爾的五晚本來訂明是住五星級的洲際酒店的,後來因為阿國拒簽中港台三地護照而要改用BNOVisa,導致成行人數減至不到一半,當地接待的Agency就將五晚住宿改為一間不知名的無星級酒店,而這間無星酒店正是上述倆兄弟作者來喀布爾時的下榻之所,也是在書中大事吹捧的一間當地旅行社所有。但我等去到一睇,根本就不是一間酒店,而是那家Agency的宿舍,我等根本就是被揾笨,也多得這本Lonely書吾少。自那之後,行路人就更加唔信此倆兄弟的說話了。行路人今天敢在此斷言,那間喀布爾的旅行社是迄今為止,行路人所見過、受其服務過的數以百計的Local Agency中最最惡劣的一間。至於我等被揾笨的詳情本要在《阿富汗之旅7‧喀布爾篇》中詳細披露的,但因受到雅虎三度屏蔽的搔擾,一怒之下腰斬了《阿之旅》,待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在參觀塞特昆巴德清真寺這道主菜之前,先看這個巴格清真寺(Bagha Mosque) 作為前菜,其規模不算大,建於16世紀(1523-1524) ,位於一個巨大的蓄水池畔,乃是孟加拉穆斯林風格的代表作,其平面為長方形(22.92M×12.18M) 牆身厚2.22M,東面牆有五個拱門,南北牆各開兩個缺口但已封死。四個角也都建有八角形塔樓。








外牆和柱子上精美細膩的磚雕。














每個清真寺的一側都有一個很大的蓄水塘,隱藏在樹叢中。蓄水塘外是一條大河,也不知是否就是那條恒河。此時日出不久,已有人在河邊冲涼。








看完巴格清真寺再去看塞特昆巴德寺,但先要到市內揾間食肆用午餐,途中經過一個蔗糖交易市場,下面幾張相的看點在於那交易時使用的大秤和砝碼(香港90後料必未見過,80後見過的也不多),還有那一坨坨饅頭狀的原糖,每坨足有二公斤,行路人為之影完相之後,一位檔主一定要送一坨給行路人,無論如何也推不掉,給錢也拒收。行路人一向不喜將食物帶來帶去,加重行李荷載。咁大一舊嘢、重到死,却之不恭,棄之可惜,食之會甜死人,幸好托上旅遊巴後,有一位道友肯捱義氣收下,因為我氹佢:拎返香港煮糖醋鯉魚、蜜汁火方好好架!------






此子貨不少,色只有一種。


車又爛、人又老、生意又唔好。唉!依個世界,貧富差別點解如此之大呢?講真,行路人在影此等獵奇式的相片時,往往都有D罪惡感之不忍。




又經過一個市集。這是甚麼?蘆葦桿?不太似,總之是一種起屋的建築材料。


市集上一位購物的阿伯,花白却茂密的鬢髮鬍鬚,顯示其營養不錯,日子應該過得還可以。


菜花和節瓜() 都是當天新鮮摘下。




本舖頭只賣燈胆和燈線,插蘇和開關掣都不賣。「慳電胆?冇。」


市區街景。



                                         街上婦女。


街上少女。唐詩云:「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兩位鮮豔的衣裳奪目過尊容。


午餐後來到巴凱爾哈特遺址。循例先看博物館,循例舘內唔俾影相。




此為這個Trip中主菜中的主菜,建於15世紀的77穹頂的塞特昆巴德清真寺,其來龍去脉前面已經講過了,此不再贅,但有一點令行路上至今不得其解的是,有些資料將此寺又稱之謂「六十圓頂清真寺」,初時行路人還以為另有一個60圓頂寺,後來仔細比較圖片和文字才發覺兩者根本就是一回事,就如哈利發就是巴凱爾哈特一樣。然而明明是7×1177個圓頂,凭的成了60圓頂了呢?也許只有專家才能回答了,行路人也無心再去用腦探究此類一不解渴、二不解飢、三不關已的問題了。












這個巴凱爾哈特清真寺城豎立在現場孟-英對照的說明標牌。英文牌上說,有些學者根據一些古錢幣的證據,認為這個建於15世紀的城址在16世紀被稱作「哈里發塔巴德」云云。這些寶貝蛋學者的Opinion令到UNESCO的濫竽編輯們編纂的世遺目錄內的中英文名稱牛頭不對馬嘴,也令到行路人一頭霧水死了不少腦細胞。




77圓頂寺的內景。五六百年之後還能保存到如此完整,都算OK啦。




行路人的律師妹道友謂之阿妹頭,此刻非常認真地在影該寺的內籠。此姝前年曾與行路人共闖伊拉克(此次孟加拉共十三人同行,其中八位乃當年同遊伊拉克的道友) ,但此次去孟加拉出發前阿妹頭入紙向律師樓大老闆攞假時,竟然要騙老闆說是去印度。因為怕老闆笑話她:怎麼每次攞假都是去這些無厘頭的地方。


遺址範圍內也有極少量的當地遊人。





年青媽媽和她的大眼囝。


看完77圓頂的再看一個位於該寺東南方向僅15米的一個單圓頂的清真寺遺迹。這是一個12.4M見方的建築物,牆厚達2.12M。該寺的特點是四角的圓形塔樓令到整個建築的綫條變個柔和優美。








當地盛產檳榔,清真寺前有賣檳榔葉的小販。




這架車的穆斯林Driver


這位阿伯見我舉機影相面黑黑,估摸今天心情唔係幾好,所以面如玄檀。行路人不敢造次,趕緊把鏡頭抬起瞄向樹頂,佯作影雀仔……。



                                     頭上頂的這罐不知是水還是奶。


坐在寺前草地上的三個女人似乎各有心事。行路人按照香港的常例估吓:第一個大概是婆媳不和,個仔本來好孝順,但娶了媳婦忘了娘,自然是受那個賤人新抱唆擺啦。好似我哋香港那位紅頂大狀胡阿清御用大律師,俚種衰仔為娘的生舊义燒好過生佢啦!第二個表情冇咁悽凉,不過是昨晚輸了麻雀而已,然而有賭未為輸,今晚仲有機會翻本,問題是先要諗吓同邊個度點水做賭本,俚一層反而有D難度;第三個好大件事,懷疑個衰公出邊包二奶,但又苦無證據,想揾私家偵探做嘢又冇錢,都唔知點算……。


這是那位土耳其將軍烏魯伯格.亨.賈汗的陵墓(Khan Jahans Mausoleum) 也是個單圓頂結構的建築,陵墓用黑色石頭建築,上面鎸刻着可蘭經文。地下室有五層建築的磚牆,牆上的銘文記錄了將軍的歷史和生活的資料。在15世紀之前孟加拉人主要都信奉佛教,自從享.賈汗把伊斯蘭教引入到孟加拉,又興建了這座所謂的哈里發清真寺城之後,伊斯蘭教逐漸取代了佛教,如今90%以上的孟加拉人都信奉伊蘭教,伊斯蘭教已儼如國教。1459年將軍去世後,陵墓一直保存在此,如今成了朝聖之地,亨.賈汗將軍也成了聖人在此受人頂禮膜拜,全都因為是他為建立該城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拜了陵墓再去看陵墓東南不遠的一個九圓頂清真寺。該寺建築15.24M見方、牆厚2.34M,中間一個大圓頂四周圍着八個小圓頂,四角也是四個圓桶型塔樓。








寺西牆是朝向麥加的壁龕,嵌入纏枝花卉的裝飾。






                       站在九圓頂寺外的這個女人服飾鮮艷、笑容可躹。


寺側的這個池塘頗有些野趣。


行路人又進入一處遺址,Guide並未帶我等來這個遺址參觀,但根據資料,我等知道附近還有一個單圓頂寺的遺址,於是自行一路向村民打聽,一路尋到此地。


這個單圓頂清真寺只有6M見方,位於一個叫桑達哥納(Sunderghona)的村莊內,在77圓頂寺東南約3Km。當地名稱叫Zindapir Mosque








該寺的建築形式和風格與遺址範圍內所有其它清真寺一致,四角有四座圓形塔柱,但這一個年久失修已經倒塌。據資料附近應該還有一個六圓頂清真寺(Six-Domed Mosque),當地名稱Rezakodha Mosque。但我等未能找到也不夠時間去找尋,唯有放棄。


                   Zinda. 寺外的村童兩兄妹。妹妹黑D但識笑、哥哥白D却矜持。


Zindapir寺側又一個陵園,也不知埋葬的是何方聖人先哲,想找個說明標牌睇吓也遍尋不獲。






蓮塘扁舟知誰家,野渡無人舟自橫。


昨晚看完清真寺城到孟臘鎮寄宿這家Pashur酒店,外觀賣相都算OK,但房間狀態實在SoSo,冲涼水全程最凍。

明天是此Trip的第三盤主菜:要搭船南下去看1997年才被UNESCO批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松達班紅樹林。下一篇再講吧。

1 則留言: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