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媽生前到晚年時呈輕微痴呆,常常會咿咿哦哦、自言自語:“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做難人、難人做……”嘟嘟囔囔,三個字調前調後、翻來覆去。我也不知道那時候她的難處是什麽,無非是唔夠錢駛。而現在我自已竟也有了這種做人難的感覺。從上两篇博誌貼出之後,連續收到好幾個電話和電郵,都是熟人,但持熟賣熟,絕不客氣,諸如:“喂,你响個博寫小說啊?咁多嘢講,快啲拎啲相出來睇吓啦!” “阿姐,你好長氣喎,你以前個博都唔係咁架,畫多字少,依家搞到成篇都係字,得番幾張相,冇公仔睇。”
……倒還都算俾面,尚存厚道,無在博上公開留言鬧。但行路人却至今仍清楚記得,本博剛開張頭二年,常有人留言:“為什麽你光是講解相片,為什不講講你在旅程中的見聞、趣事等等,你作的注釋大都可在書中或網上查到,但你去過的有些地方去的人不多,為什麽不寫吓你自已的感受和見解……”。但講真,行路人實在是不喜歡寫日記或者記流水賬式的寫博,如:“……今早唔知醒,也冇Morning Call,争點早餐都冇時間食,衝入餐廳己經……”,於是火腿双蛋影一張相貼上,肉醬意粉再影一張相貼上,……從早餐寫到晚餐,吃日式料理,壽司天婦羅影一張,司蓋阿蓋日式火鍋再影一張,上床前酒店房間的法式梳妝枱和King Size大床也要各影一張全都貼上……如果照這麽個方式寫博客,寫三五篇之後行路人就會想死的。然而上两篇貼出後,諸位看官大概也都領教了,要行路人隨心所欲地寫感受和見解,往往一出閘就好易不守規矩地亂咁跑,信馬由韁,不知何處是家鄉……。所以以往多數還是按旅程的先後次序,每篇上貼廿餘張相,略作註釋,與看官同好分享。現在看來,順得哥情失嫂意,有人鍾意睇公仔,有人鍾意看文字,正如有人不怕”地溝油”喜歡吃川菜麻辣燙,有人不怕幅射喜歡吃日本嘢原汁原味。相片貼多了有人說你不寫自已的感受見解,你寫感受見解又有人要睇公仔說你口水多過茶,實在是眾口難調。怪不得阿媽說“人難做,難做人”了。然而難做都要做,越是困難越要向前行,方顯行路人之本色!路總是人行出來的,正如魯迅先生話哉: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今天起就這麽做:這一篇如以文字為主,下一篇就以公仔為主。這一篇如繼續寫歸來篇之二、之三……,下一篇就循舊方式貼相片,一城一池、一景一點的貼下去,今天就先貼第一站巴格達———
前两天我在F.B.上貼出自已的一張相,即刻就有朋友留言稱:“我只知伊拉克成日打仗,其他什麼都不知。”所以在此,容我再將伊拉克這個國家簡略介紹一下。
伊拉克 Iraq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面積44.1839萬平方公里,首都巴格達。
伊拉克所在的兩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元前4700年就出現了城邦國家。西元前2000年先後建立被譽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後巴比倫王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備的成文法律《漢漠拉比法典》,創造了太陽曆、十進位元數目法。悠久的歷史造就了伊拉克燦爛的文化。如今,伊拉克境內古跡遍佈,底格裡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亞、尼尼微、亞述等均是伊著名的古城。位於巴格達西南90公里的幼發拉底斯河右岸的古巴比倫是與古代中國、古印度和古埃及齊名的人類文明發祥地,盛傳的“空中花園”被列為傳說中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伊拉克所在的兩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元前4700年就出現了城邦國家。西元前2000年先後建立被譽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後巴比倫王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備的成文法律《漢漠拉比法典》,創造了太陽曆、十進位元數目法。悠久的歷史造就了伊拉克燦爛的文化。如今,伊拉克境內古跡遍佈,底格裡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亞、尼尼微、亞述等均是伊著名的古城。位於巴格達西南90公里的幼發拉底斯河右岸的古巴比倫是與古代中國、古印度和古埃及齊名的人類文明發祥地,盛傳的“空中花園”被列為傳說中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伊拉克最佳旅遊時間是每年的11月至4月,這段時間氣候宜人,但極之乾燥。
巴格達 Baghdad
首都巴格達,位於伊拉克的中部地區,巴格達城跨底格裡斯河兩岸,西元710年,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代哈里發 --- 阿布.加法爾.曼蘇爾在此建立都城。曼蘇爾動用了約10萬名工匠,歷時四年,把巴格達建成了一座嶄新的城市。據歷史紀載,當時的巴格達城呈圓形,故又稱為“團城”。城的中央是曼蘇爾的“金宮”,金宮四周是皇家及顯赫人物的殿台樓閣。相傳城內建有地道直通城外。
市區主要部分在河東,地名"魯薩法赫",河西部分叫"卡爾赫",有九座大橋橫跨兩岸,波斯灣小海輪可上溯到橋下。
今天的巴格達,已發展成一座擁有三百多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可惜由於近幾十年來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的創傷,整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可說是滿目瘡痍,市內至今仍然籠罩在戰時氣氛之下,街頭巷尾都設置軍事關卡,Call之Check point,交通阻滯嚴重,大塞車乃家常便飯,十分鐘車程往往要揸半個鐘。
沙希德紀念碑 Al-Shaheed Monument and Museum
紀念碑位於底格里斯河的大橋以東。1970年至1980年,當時的總統薩達姆侯賽因,花費了巴格達政府的石油收入的一部分建造。由土耳其的著名設計師即伊斯梅爾法塔赫鋁設計,以紀念那些在两伊戰爭中死亡的伊拉克士兵。紀念碑於1983年向公眾開放。紀念碑的範圍包括綠地、兒童遊樂場、停車場、人行道、橋樑和一個湖泊。紀念碑就建築在湖中間的直徑190米的圓形平台之上。紀念碑是一個50米高的分裂綠色圓頂,這類似清真寺的圓頂,這兩個分裂圓頂象徵著永恆的火焰。裡面是一個圓形的水池,下面建有博物館、圖書館、餐廳、演講廳、展覽廳和其它輔助設施。
行路人正步入地下的博物館。
在博物館內,巴格達某電台的節目主持訪問我們的團友莎拉小姐。因為是戰後到訪伊拉克最多人數的旅行團,所以我們的活動引起當地傳媒格外注意。
阿里巴巴廣場Ali Baba Square
在巴格達最繁華的薩阿敦大街上的一個街心花園裡,可以看到以《一千零一夜》故事為題材的雕塑。有一座少女灌油的塑像,上面是一位少女在倒水,下面有38個罎子。每天早晨7點到10點,一股清水從少女手中的罎子源源注入38個罎子,再溢入底下的池子中。 這組塑像象徵了《阿裡巴巴和40大盜》故事裡,少女萊佳娜用燒沸的一罎子油燙死藏在每個罎子裡的強盜,拯救了阿裡巴巴一家性命的機智形象。 此塑象是巴格達眾多地標之一。
巴格達塔 Baghdad Tower
亦稱為薩達姆塔。是一個205米高的巴格達電視塔。在塔頂有一間旋轉餐廳和觀景台,登上巴格達塔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的全景。(*圖片取自網上
2003年4月9日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廣場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雕像被美英聯軍的坦克推倒。(*此圖片亦取自網上)
這是薩達姆雕像殘存的支座,如今唯剩下這位一代强人的斷脚。
伊拉克無名戰士紀念碑 The Monument to the Unknown Soldier
它是一座250米直徑的圓錐狀,最下一層是由斜三角形的大理石包圍,橢圓形的紅色花崗岩的基礎上,右面是直徑42米,下傾角12度高,懸臂式的向日葵花盤圓頂。它的外表面包銅,象徵著戰士的盾牌。盾牌下方的立方體是7層金屬製成,代表伊斯蘭信仰的天堂內的七個級別。內部的金屬層是紅色的,象徵被殺害的伊拉克士兵的血。
左面是一座螺旋形基礎的旗杆,螺旋部分用伊拉克國旗的顏色裝飾,是象徵性的烈士陵墓。紀念碑周圍的泥土全部是從前線運回的,以示這些無名戰士是為保衛這些神聖的土地而獻身的。
紀念碑還設有一個地下博物館。展示了多次戰爭的遺跡。(*圖片也取自網上,因為我等不夠時間去看這個地標性建築物)
勝利之手 Victory hand這是一對在巴格達市中心的凱旋拱門。每個拱門由一雙雙手持拔刀相向。它也被稱為卡迪西亞劍。兩個拱門位於著名的閱兵場,兩把用金屬雕塑的交叉的利劍,是用在1980年在两伊戰爭中被俘伊朗士兵的頭盔融化後製成。以紀念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的伊拉克在两伊朗戰爭的勝利宣言。也是巴格達的地標之一,在《預告篇》中貼過一張取自網上的圖片,影得十分成功與標準。這次行路人想自己影幾張不同角度的相,孰不知去到位置後只見這兩把刀已被圍板團團圍住,不許我等進入,只許我等在圍板外影,但圍板很高,被遮去許多,只好返回車上(位置可高些)隔住玻璃影一張算數,仍影不全刀柄,車窗玻璃還反光,實在掃興!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Iraq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位於巴格達庫爾哈區,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是伊拉克最早建立的、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包含從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無價的文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第11大博物館。博物館內的圖書館還曾收藏近6000種手稿和約7萬冊各種文字的書籍,是研究兩河流域文明不可缺少的文化寶藏,其中西元前4000年蘇美爾時期用楔形文字刻在膠泥版上雕的文獻和史詩更是絕世的珍寶。2003年4月9日美英聯軍攻佔巴格達後,博物館再遭洗劫,丟失1.4萬件珍貴文物,至今追回來的不到4000件。
行程原本有參觀伊拉克國家博物館的項目,因為博物館突然關閉而取消,所以這張相還是取自網上。
巴格達市內的一所爛溶溶的樓房仍然有人居住。
巴格達的道路上由於戰後至今仍然設置了許多檢查站,所以交通極為阻塞,大塞車是常見之事。
市中心的一幢空置樓房外牆仍見彈痕累累,給人的感覺是十分之幽怨。
曼蘇爾酒店 Al – Mansour Hotel
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達曼蘇爾酒店在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期間,是不少外國通訊社和記者停留的酒店。2009年10月25日巴格達的兩起自殺式汽車炸彈爆炸事件,中國大使館嚴重受損,現在的中國大使館已經搬往該酒店辦公。
警察崗亭是一頂有趣的警帽。
在巴格達舊市區觀光。伊拉克的主要食物是面包(烘餅)和燒烤類(烤肉、烤魚和烤雞等)。
各式各樣的橄欖、咸酸菜、蔬菜和水果。
巴格達市郊之日落。
也許你們相機的解像度高,拍下來的景物或食物都好靚!令我難以想像它就是被戰火洗禮多年的伊拉克。甚至『市中心的一幢空置樓房外牆仍見彈痕累累,給人的感覺是十分之幽怨。』也美化了!
回覆刪除本來一個美好的城市,因幾十年來的戰爭,弄到滿目瘡痍,至今仍然籠罩在戰時氣氛之下,這實在可惜!
雖然香港政府都是『費柴』,但我仍感恩:每晚都可以一家人齊齊正正吃晚飯、看看毫無創意的電視節目、或收聽一些一開咪就吵嚷一團毫無品味的電台節目。
喃嘸啊彌佗佛,希望『世界和平』不遠已!
1*. 此類5R、8R大細的相與相機的解像度冇乜關係,有2~3百萬像素足矣,除非你要把相片放大到幾層樓咁高,否則無須去考慮甚麽解像度。
回覆刪除2*. 你是感香港政府的恩嗎? I never .。我倒不認為HK政府是廢柴,它比這個世界上一些自稱為“人民政府”的政府能幹和仁慈千百倍,問題是它冇話事權,它要看大人臉色行事,大人叫它坐下疴尿,他不敢站着疴。
3*. 行路人只感恩於两個人,一位是滿州人道光皇帝、另一是湖南人毛澤東皇帝。前者把香港割讓給英國强盜,後者在1949年揮師打倒深圳河嘎然而止,令他的主義沒有染指港九新界。若非這兩位明君的明策,香港或許至今仍是一條漁村,就算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也不過發展成今天珠江口的一些村鎮(如隔鄰陸豐烏坎村之類)那般:村官照常霸地賣地,百姓照常被拆屋冇地種,軍隊武警照常圍村抓人……。就在此時此刻ATV新聞正在播汕尾市委書記的講話:"……你不鬧,我派武警去幹嗎!好過癮呀?……”一副九品芝麻官欺壓百姓的猙獰嘴臉,行路人真想學長毛抄起枱上隻玻璃杯擲過去,只是剛泡了杯獅峯龍井尚未及飲一啖,有啲肉赤杯龍井茶先至未郁手,不過心裡却代烏坎村民鬧一句:你不霸占我土地,我去鬧幹嗎!好過癮呀?大小姐您今天仍能一家人齊齊正正食晚飯,正是HK政府尚留有一絲英國殖民者治理殖民地理念的餘温,但即便這一絲餘温如今也在急速冷却。也許你要責問:你怎麽為殖民者强盜張目?非也,行路人這個邏輯乃與中共頭目劉少奇的“剝削有功”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論的邏輯異曲同工,試想,如果當年毛澤柬下令揮師南下一舉從英國佬手中奪回香港,也就沒有後來鄧皇帝的什麼事,做不成什麽一國两制的總話計師了,大小姐您全家一齊食晚飯的這間屋或許早已被村官拆了建鄉政府大樓了……。 So,壟斷資本家剝削有功!道光皇帝賣國有功﹗毛皇帝不愛國、不維護神聖領土完整统一有功!行路人今日得以睇電視食晚飯,還能以遊客身份而不是勞工苦力身份去伊拉克觀光,就多得這兩位死鬼皇上的恩澤,可惜今日山呼萬歲遲矣!
[Karl回覆12/23/2011 20:59:46]果然有水平!
謝謝老師賜教!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2/23/2011 23:52:40]真俾你大小姐這個"老師"稱呼累死!兩天來不斷收到電郵和短訊被人潤:"×老師你好,弟子有一事求教……"。所以"老師"這個祟高而尊貴的稱號千祈唔好立亂周圍咁叫,行路人委實担當不起,折煞老嫗也!做人老師者即係為人師表,須講究師道尊嚴,要端起架子與人坐而論道……,但行路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坐不住,整天想行東行西,發夢行遍天下,老師這個身份完全唔啱行路人閒雲野鶴的浪蕩性格,幸勿再如此稱呼為盼,至囑!
撇開戰爭, 伊拉克的地標建築與風景好像不錯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2/23/2011 00:08:46]在未來的十幾廿年中,無論是伊拉克的人民還是政府(甚至於外來的遊客),都不可能撇開剛過去的那場戰争。起一個地標建築才才化得了幾個錢?全伊拉克日產幾百萬桶原油的生產能力全部被那場戰争炸癱瘓,這要用多少錢多少年才能恢復?這個民族寃仇算是結下了,本來是寃家宜解不宜結,前些天(在我們離開伊拉克後十餘日)美軍最後一批也已卷旗徹入科威特,但事情了結了嗎?永遠都沒個了結,動物世界和人類社會都一樣……。闢於伊拉克的政治生態,在隨後的《歸來篇》中還會提到,此不贅。多謝到訪並留言。
好厲害,伊拉克都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