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標籤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黔港邊界雙古城之四 --- 鳳凰古城 1

鳳凰古城
位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邊,沱江之畔,群山環抱。始建於1704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古貌猶存。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石板小街,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漿聲舟影,山歌互答,寧靜而安祥的小城風光。20011217日,鳳凰被國務院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鳳凰古城人傑地靈,文學巨匠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將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書畫大師黃永玉的"奪翠樓"書寫了他濃烈的戀鄉情懷。


沱江泛舟
沱江河依著城牆緩緩流淌,坐上烏蓬船,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












萬名塔
萬名塔位於青龍山下沱江沙灣北岸。東靠遐昌閣,西望風雨橋。萬名塔的前身為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焚燒字紙用的字紙爐塔。原塔三層,塔身為正六方形,三簷六角,上置色彩斑斕的琉璃葫蘆寶頂。上層外壁書有夕光射鬥四字,中層書有中流砥柱,下層書有翰墨流芳。現在的塔是由著名畫家黃永玉襄贊,廣大群眾集資在字紙爐塔的廢址上重修的,為七級六角磚塔,高21米,塔面飾以彩繪、雕塑;六面皆有半月拱門窗,下層各門書有對聯。迎水一面正門之上刻萬名塔三字,為萬人集資改建之意。






虹橋藝術樓
鳳凰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虹橋,原名臥虹橋,歷史悠久。
虹橋橫臥于沱江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頗信風水的鳳凰人都說,這座橋斬斷的是一條龍頸,令一條巨龍身首異處。明朝皇帝朱元璋,聽信一位陰陽先生的讒言,據說鳳凰古城南郊的南華山和與之一脈相承的奇峰,就是他要尋找的龍頭。並由此推斷出總有一天這地方會有人出來問鼎中原。於是朱皇帝朱筆一勾,在鳳凰建橋一座,龍頸被斬鳳凰再也出不來皇帝了。
1914年,民國時期湘西鎮守使田應詔,修復了虹橋,加固了橋墩,補砌了橋面,拆除了橋上木欄,改建成木結構吊腳樓木板房一棟,兩側各建大小不等的木房12間開設有土產、南雜、小百貨商店,中間有3.6米寬的人行長廊,上有屋頂遮蓋,可避日曬雨淋。頂部兩側各裝一排花窗,即可採光,又利空氣對流。橋面兩頭各立青磚半月拱牌坊門一座,由田應詔上書虹橋二字。 
 2000年,再次重新修飾了虹橋風雨樓,現在二樓為民俗文化樓。那裡面除了有許多民間的珍稀工藝品,還陳列有古代王羲之、康有為,現當代名家于佑任、虞逸夫、顏家龍、史穆、陳羲明等書畫家的作品。 






沱江邊寫生的學生








沱江亦是古城人民的生活之源 ----- 洗衫、洗菜、清潔都在此處。




下面兩張相片中最高處就是奪翠樓。

奪翠樓
奪翠樓是著名畫家黃永玉於1996年在南華疊翠的天馬山下臨波堤邊回龍閣上修建的一棟別墅。突出在沱江回龍潭邊的波堤上,背依天馬山,面對虹橋、沱江、武候祠、奇峰寺、沙灣、萬壽宮、萬名塔、青龍山,巧用天然環境,攬得古城翠色。它是一疊當代仿古建築,穿鬥式木質構架重簷疊角,歇山式屋頂,上布青瓦,石灰粉牆,翼角高翹。




沱江吊腳樓
吊腳樓在古城東南的回龍閣一帶,前臨古官道,後懸沱江上,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郁苗族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之一,屬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築。吊腳樓群的吊腳樓均分上下兩層,俱屬五柱六掛或五柱八掛的穿鬥式木結構。上層寬大,工藝複雜,做工精細。下層隨地而建,很不規則。屋頂歇山起翹,有雕花欄杆及門窗。這種建築通風防潮,避暑禦寒,體現了苗族獨特的建築工藝,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